5月23日晚,伟德国际BETVlCTOR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带头人、上海市教学名师谢利民教授,在东部文苑楼二楼报告厅为教育学院全体研究生做了题为“问题解决过程——草根研究者的体验与思考”的专题讲座。教育学院陈永明院长出席并主持本次讲座,此讲座属于校内涵建设项目之方法论精品课程建设子项目。
在报告之初,谢利民教授首先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,谈了从1968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做一名乡村教师,到成为一名大学教授的教师职业生涯,从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中学会做一名教师。谢老师认为,怎样理解“教育”一词,如何教育培养好自己的学生,将是教师终生所要思考和解答的问题。并指出经历和阅历是人生的宝贵财富,是做教育科研的重要资源,不可忽视。
然后,谢利民教授从大学的“学术高地”地位、大学的灵魂、大学科研的价值、大学科研的学术追求,以及大学学术研究对研究生的学术熏陶等方面,具体分析了大学科研的意义与价值。并提出,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教育是为社会创造理想与追求,而理想又激发着一代超越一代的动力,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。因此,大学教师绝不是一个照本宣科的“教书匠”,必须是一个拥有自己“主张”的科研创新者。创新在于“勇”,要有“闯劲”,科学研究必须体验“科研创新”,鼓励研究生们要勇于创新,为科学研究提供强大的生命力。
在如何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,谢利民教授对研究生们提出了“经验型”转向“研究型”、“学者型”的要求。并从两个方面谈了可行的做法:(1)“问题解决过程”的整体性研究思路;(2)发现问题的思维策略。在研究的整体思路中,谢利民教授提出:发现问题、提出问题、分析问题、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五个方面。而在谈到发现问题的思维策略时,谢老师提出四个具体的策略,即怀疑的策略——对已有结论、常规、行为习惯方式等的合理性作否定的或部分否定的判断,发现新问题;变换思考角度的策略——从不同角度、不同层次认识原有的研究对象,以形成新认识;类比与移植的策略——通过与其他学科研究对象类比和借用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,来发现本学科研究的新问题;探究与体察的策略——面向实际,从对现实现象的思考中提出新问题。
讲座的最后,谢利民教授从“精读与研读教育理论的经典著作”和“研究者对理论知识的内化”两个方面谈及教育理论对学术研究的意义。并回到大学的教学研究意义与价值的问题,同时谈到研究需要关注研究阶段性、连续性和发展性。谢利民教授最后强调,社会科学的研究更多的是积蓄式的研究,故而研究生必须阅读方法论的著作,以汲取前人的科学方法和经验。谢利民教授同时指出了研究中学科交叉,跨领域研究的重要性。
在此方法论讲座中,谢利民教授结合自身经历与体验,透过具体的事例,以生动形象的表述,为教院研究生深入浅出地分析了科研的意义、方法的重要性、方法论的实际操作等科研方法论的各个方面。整场报告,谢利民教授语言诙谐幽默,极富表现力,在座师生在欢快轻松的氛围中受益良多。(苗勇胜许苏)